气候变化应对决策支撑系统工程国产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巨型计算机)项目招标公告-中国电力招标采购网
标王 热搜: 钢球  海口  东方电厂  海口电厂  华润电力  试验  保温管  输送机  调试  起重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新闻 » 正文

气候变化应对决策支撑系统工程国产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巨型计算机)项目招标公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3-31  浏览次数:0
核心提示:公告概要:登陆后可见 采购项目名称 气候变化应对决策支撑系统工程国产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巨型计算机)采购 品目 货物/通用设备/
公告概要:
登陆后可见
采购项目名称 气候变化应对决策支撑系统工程国产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巨型计算机)采购
品目

货物/通用设备/计算机设备及软件/计算机设备/巨登陆后可见

采购单位 登陆后可见
行政区域 **市 公告时间 ****年03月24日 17:登陆后可见
获取招标文件时间 ****年03月24日 17:03 至 ****年04月01日 17:登陆后可见
招标文件售价 ¥0
获取登陆后可见 **市海淀区中关村南登陆后可见购中心2登陆后可见
开标时间 ****年04月14日 09:登陆后可见
开标地点 **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中登陆后可见楼)
预算金额 ¥****万元(人民币)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 登陆后可见
项目登陆后可见 010-684登陆后可见1
采购单位 登陆后可见
采购单位地址 **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登陆后可见
采购单位联系方式 登陆后可见
代理机构名称 登陆后可见
代理机构地址 **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中国气象局南区19号楼中国气象局资产管理事务中心(政府采购中心211室)
代理机构联系方式 登陆后可见 010-684登陆后可见1

登陆后可见登陆后可见委托,根据《中华人民**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规定,现对气候变化应对决策支撑系统工程国产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巨型计算机)采购 进行公开招标,欢迎合格的供应商前来投标。

项目名称:气候变化应对决策支撑系统工程国产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巨型计算机)采购

项目编号:ZQC-T17登陆后可见9

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登陆后可见

项目联系电话:010-684登陆后可见1

采购单位联系方式:

采购单位:登陆后可见

地址:**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登陆后可见

联系方式:登陆后可见

代理机构联系方式:

代理机构:登陆后可见

代理机构联系人:登陆后可见 010-684登陆后可见1

代理机构地址: **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中国气象局南区19号楼中国气象局资产管理事务中心(政府采购中心211室)

一、采购项目的名称、数量、简要规格描述或项目基本概况介绍:

本次招标内容为一套完整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及配套机房基础设施。包括计算节点、前后处理节点、登录节点、存储管理节点、管理节点、本地存储、***络交换机及配件、光纤交换机、***交换机、机柜等相关设备;集群管理系统(包含集群硬件监控系统、并行环境、编译环境)、并行文件系统、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等软件,机房基础设施以及满足招标方业务需求其他设备及服务等。具体组成见下表:

序号

货物名称

关键技术指标

单位

数量

1计算系统

1.1

计算节点

2颗相当或登陆后可见Skylak登陆后可见,每CPU核心数登陆后可见,主频 2.6G登陆后可见 192GB(其中15%计算节点内存 384GB)

30登陆后可见

1.2

前后处理节点

2颗相当或优于Intel Skylake处理器,每CPU核心数16核,主频 2.6GHz;内存 384GB

48

1.3

登录节点

2颗相当或优于Intel Skyl登陆后可见,每CPU核心数16核,主频 2.6GHz;内存 384GB

20

1.4

存储管理节点

根据系统规模和存储性能合理配置

根据系统规模合理配置

1.5

管理节点

根据存储规模合理配置

根据存储规模合理配置

1.6

众核计算节点

每节点配置1颗众核处理器, 65核,主频 1.4GHz,DDR主频 ****MHz

24

1.7

GPU计算节点

2颗相当或优于Intel Skylake处理器,每CPU核心数16核,主频 2.6GHz;内存 192GB; 2块相当或优于Nvida K80加速卡

24

2 存储系统

2.1

存储系统

存储集群1和存储集群2的可用容量分别不低于63登陆后可见TB;试验子系统的存储可用容量不低于5登陆后可见TB

3

2.2

并行文件系统

采用成熟登陆后可见

3

3网络系统

3.1

***络

提供独立的1登陆后可见Gb/***络(端口到端口延迟小于2登陆后可见ns),提供所需的交换机、管理服务器、线缆等设备。

3

3.2

***络

***络,用于系统管理,***络设备、线缆等设备,保证全系统所有节点千兆互连

3

3.3

***络

***络,用于系统IPMI、KVM over IP登陆后可见,提供所需的交换机、线缆等设备,保证全系统所有节点千兆互连

3

4机柜、配电、KVM系统

4.1

机柜

具体数量根据客户现场环境及中标设备安放需求提供

4.2

PDU

4.3

KVM

5 系统及应用软件

5.1

操作系统

所有节点均安装最新稳定的企业级UNIX/Linux 64登陆后可见

根据节点数量配置

5.2

作业管理软件

商业正式版集群系统作业管理软件

3

5.3

集群系统统一管理软件

商业版集群管理软件,提供与系统硬件数量相匹配的许可证

3

5.4

集群登陆后可见

提供全系统及应用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性能异常报警,提供声音登陆后可见

3

5.5

HPC并行编译环境软件

常用的Intel程序编译环境,基于64位操作系统并兼容32位系统。提供:Intel Fortran、C、登陆后可见ortran、C、C++、Pe登陆后可见
并行开发环境,Intel MPI、OpenMPI、Mvapich、MPICH2(支持Inf***)等。

3

6 大数据节点

6.1

大数据节点Ⅰ

机架式2路服务器,2颗Intel Xeon E5-**** V4以上处理器,主频 2.6GHz, 14核/颗,三级高速缓存 40MB;内存 256GB ECC DDR4 RDIMM(单条容量 16GB);系统硬盘容量6登陆后可见GB SAS*2,数据硬盘容量1.2TB SAS*24,支持热插拔,12Gb接口带宽;SAS RAID卡,支持RAID0,1,5,10,50;千兆1GE*4,万兆10GE*2,含SFP+模块;1+1冗余电源。

20

6.2

大数据节点Ⅱ

机架式2路服务器,2颗Intel Xeon E5-**** V4以上处理器,主频 2.6GHz, 14核/颗,三级高速缓存 40MB;内存 512GB ECC DDR4 RDIMM(单条容量 32GB);系统硬盘容量6登陆后可见GB SAS*2,数据硬盘容量6登陆后可见GB SAS*12,支持热插拔,12Gb接口带宽;SAS RAID卡,支持RAID0,1,5,10,50;千兆1GE*4,万兆10GE*2,含SFP+模块;1+1冗余电源。

4

编号

设备

类型

设备名称

主要技术参数

单位

数量

1

供配电

低压配电柜(不同型号分项列)

  • 运行环境温度-5℃~+40℃、湿度90%(不结露),额定电压4登陆后可见V,额定频率50Hz;
  • 采用抽出式柜体,进线柜和母联柜宽度不超过8登陆后可见mm,输出柜宽度不超过6登陆后可见mm,后接线方式;
  • 柜体颜色为RA登陆后可见
  • 进出线采用三相五线制,电缆为上进上出方式;
  • 制造外壳及小室隔板采用不小于2mm厚的敷铝锌钢板,门板和面板由带树脂保护层的静电喷涂钢板组成。
  • 低压开关及主要元器件均采用优质产品,不接受经济性产品;
  • 框架式断路器控制单元采用原厂控制器,采用登陆后可见过载保护的登陆后可见.025,具有可调登陆后可见障显示和自检等功能;
  • 塑壳登陆后可见平要求,过载保护能力为(0.4~1)In,短路瞬时保护能力 10In,电流及时间均现场可调;
  • 所有母线均应采用铜母线,保护母线的尺寸满足运行要求,主母线和分支母线均需采用优质电解铜,相对导电率应不小于99%;
  • 登陆后可见用中文液晶显示,接口可串在通讯总线上,通过接口具备上登陆后可见,监控信号包括全电量采集(U、I、P、Q登陆后可见、F登陆后可见)、电压和电流不平衡度、2~31次谐波、谐波总畸变率THD、四象限电能、4费率分时电量累计、最大需量统计、电参量越限告警、告警关联、电参量(除电能)最大值、最小值及发生时间的统计等。
  • 每路低压配电柜至少应预留1个8登陆后可见A输出开关、1个630A输出开关、2个4登陆后可见A输出开关和1个250A输出开关。

UPS系统

(高性能计算机及其它IT设备用)

  • UPS单机容量为4登陆后可见kVA,3台UPS单机组成一套并机UPS系统,每套并机UPS系统具有独立的公共手动维修旁路,公共手动维修旁路应采用UPS原厂配置的旁路柜;
  • UPS主输入采用三相三线制,旁路输入采用三相四线制,额定电压220登陆后可见,额定频率50Hz;
  • UPS输入功率因数 0.95;
  • UPS系统采用在线双变换式,具有稳压、稳频功能,负载在任何时候都由逆变器提供1登陆后可见%能量;
  • 每台UP登陆后可见,输出并机开关与UPS能够联动,一旦登陆后可见,UPS能够自动停机;
  • 工作环境温度:0~40℃,相对湿度:5~95%,无凝露;
  • 常用元器件维护操作均可以通过前面板进行,无需从后边进行设备安装和维护操作;
  • 每套4登陆后可见kVA并机UPS系统中,3台UPS单机的主进电源由双路低压配电系统的A路供电,静态旁路和公共手动维修旁路由双路低压配电系统的B路供电;UPS的主进电源**态旁路具有独立的输入配电开关,公共手动维修旁路单独设置配电输入开关,在核算4登陆后可见kVA并机UPS系统的容量时,应同时考虑二次低压配电开关的开关容量限制条件。。

UPS系统

(关键制冷设备用)

  • 由一套单独的并机UPS系统为关键制冷设备供电,UPS单机容量4登陆后可见kVA;
  • 并机UP登陆后可见,公共手动维修旁路应采用UPS原厂配置的旁路柜;
  • UPS主输入采用三相三线制,旁路输入采用登陆后可见,额定电压220登陆后可见,额定频率50Hz;
  • UPS输入功率因数 0.95;
  • UPS系统采用在线双变换式,具有稳压、稳频功能,负载在任何时候都由逆变器提供1登陆后可见%能量;
  • 每台UPS具备独立的输出并机开关,输出并机开关与UPS能够联动,一旦登陆后可见,UPS能够自登陆后可见
  • 工作环境温度:0~40℃,相对湿度:5~95%,无凝露;
  • 常用元器件维护操作均可以通过前面板进行,无需从后边进行设备安装和维护操作;
  • 每套4登陆后可见kVA并机UPS系统中,3台UPS单机的主进电源由双路低压配电系统的A路供电,静态旁路和公共手动维修旁路由双路低压配电系统的B路供电;UPS的主进电源**态旁路具有独立的输入配电开关,公共手动维修旁路单独设置配电输入开关,在核算4登陆后可见kVA并机UPS系统的容量时,应同时考虑二次低压配电开关的开关容量限制条件。

蓄电池

  • 蓄电池为VRLA电池,端电压为2V;
  • 设计使用寿命 15年;
  • 单只电池开路压差不大于40mV;
  • 正、负极柱采用内嵌式铜芯端子,应有明显标志,蓄电池的连接件登陆后可见
  • 蓄电池之间采用铜排连接,连接铜排必须为原厂产品并且满足过电流的要求;
  • 蓄电池采用ABS塑料外壳,FV0级阻燃材料,蓄电池壳、盖均符合GB/T 24登陆后可见-****中的第8.3.2 FH-1(水平级)的要求;
  • 在环境温度-15℃~+45℃情况下蓄电池能够正常使用;
  • 能承受50kPa的正压或负压而不破裂、不开胶,压力释放后壳体无残余变形;
  • 蓄电池密封反应效率不应低于99%,满足设计寿命的要求;
  • 电池容量(AH) /电池重量(kg)的比值需要小于16.8;
  • 蓄电池静置28天后其容量保存率不低于97%;
  • 安全阀应具有自动开启和自动关闭的功能,其开闭阀压应在1~49kPa内。

蓄电登陆后可见

  • 蓄电池开关采用直流开关。

蓄电池在线监测装置

  • 监测内容至少包括电压、内阻;
  • 监测精度应 1%;
  • 蓄电池监测装置提供开放、统一的数据接口。

UPS输出配电柜(分项列)

  • UPS输出并机开关应能够给UPS提供接口信号,确保当UPS输出并机开关断开时,对应的UP登陆后可见
  • 运行环境要求为-10℃至45℃;
  • 额定绝缘电压不低于8登陆后可见VAC,额定工作电压不低于690VAC;额定冲击耐受电压不低于8KVAC,过电压等级不低于III;
  • 安全防护等级不低于IP4X;
  • 柜体颜色为RAL****;
  • 柜体结构均为抽屉式;
  • 柜内连接线采用多股铜芯绝缘电线,电压等级为1登陆后可见0V,符合IEC及BS****标准,所有导线采用连接片端接;
  • 所有配电柜开关均配多功能智能监控仪表,监控仪表能实时监测所有模拟电参量(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频率等)、状态参量(开关分合状态、故障状态、报警信号、手自动状态等),并通过智能仪表的通讯接口(能提供RS485、RS232***接口)向动力环境登陆后可见
  • 继电器应符合IEC65,IEC435标准,全部采用插拔式。
  • 电流互感器应符合IEC185标准,输出不小于15VA,保护用电流互感器采用0.5级,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一端接地
  • 按钮和指示灯颜登陆后可见。起动按钮采用绿色、停止按钮采用红色,所有按钮、指示灯配中文英文标牌。
  • 提供有机玻璃刻字标牌,固定在小室前后,标牌上标示设备标号、名称及回路号、目的地。所有元气登陆后可见
  • 每套UPS输出配电柜至少应预留2个4登陆后可见A输出开关和2个250A输出开关。

UPS列头柜(高性能计算机用)

  • 均采用精密配电柜;
  • 列头柜的尺寸和颜色均与高性能计算机机柜相同;
  • 单台列头柜为单回路系统;
  • 由两台不同的列头柜为高性能计算机提供双路电源,两台列头柜输入登陆后可见
  • 每台列头柜均配置智能电力仪表,具有输入电压、输入电流、输入功率、输入功率因数、输入谐波等参数以及每一路输出开关状态、电流的实时监测功能;
  • 输出采用端子排接线方式,端子排按照 相线-零线-地线 排列方式;
  • 配电柜前侧为开关,后侧为端子排,电线/电缆均采用 下进下出 方式;
  • 除满足设备需求之外,每台UPS列头柜均应预留一定数量的备份开关。

UPS列头柜(其它IT设备用)

  • 均采用精密配电柜;
  • 列头柜颜色均为计算机黑;
  • 单台列头柜为单登陆后可见,具体容量及开关配置见附图8。
  • 由两台不同的列头柜为高性能计算机提供双路电源,两台列头登陆后可见
  • 列头柜尺寸为6登陆后可见╳12登陆后可见╳21登陆后可见mm(宽╳深╳高);
  • 每台列头柜均配登陆后可见,具有输入电压、输登陆后可见
  • 输出采用端子排接线方式,端子排按照 相线-零线-地线 排列方式;
  • 配电柜前侧为开关,后侧为端子排,电线/电缆均采用 下进下出 方式;
  • 投标人负责同时提供UPS列头柜至其它IT设备机柜的连接电缆及配套工业连接器,电缆均敷设于机房内已有强电线槽内。

PDU

动力配电柜(分项列)

  • 颜色、柜体外壳面板材质应与高性能计算机设备机柜相同,应在满足充足操作空间的基础上,机柜尺寸尽量小;
  • 结构化设计,前后门板可开启,侧板带快速拆卸扣板,满足快速拆卸要求,允许拆卸侧板,实现正面维护;
  • 保护等级 IP20,设置内外两层面板,***孔门设计,对于有发热设备的动力配电柜,需要设置散热装置,以满足散热需求;对于无发热设备的动力配电柜,无需额外的通风登陆后可见
  • 采用 下进线、下出线 方式,通过机柜底部专登陆后可见,电缆进出孔应具有良好的空调冷风遮挡装置;
  • 机柜内部骨架采用不小于厚度2.5mm的敷铝锌钢板,所有元件安装板均采用覆铝锌板;
  • 柜内设置走线**(绝缘线槽),一次电缆**和控制电缆**分开,方便登陆后可见,预留可拆卸移动挡板;
  • 每台动力配电柜均配置智能电力仪表,具有输入电压、输入电流、输入功率、输入功率因数、输入谐波等参数以及每一路输出开关状态、电流的实时监测功能。
  • 每台动力配电柜均应预留一定数量的备份开关。

电缆(分项列)

  • 全部均为交联聚氯乙烯电缆;
  • 耐压等级 0.6kV;
  • 铜线采用高登陆后可见
  • 生产标准遵照国标GB/T****.1-20登陆后可见

t; t; t; t; t; t;

2

制冷

冷水机组

  • 离心式冷水机组,冷冻水供水温登陆后可见,供回水温差为5~6℃
  • 额定制冷量7登陆后可见Ton(约25登陆后可见kw),额定工况冷冻水进出水温度12/7℃,冷却水进出水温度32/37℃下数值
  • 若投标人所投高性能计算机设备采用芯片冷却方式,且建设一套独立的高温冷水系统(供水温度35℃以上),冷水机组冷量配置选型也可相应降低,但单台额定制冷量应不低于2登陆后可见0kw,且必须维持冷水机组数量和架构不变
  • 冷水机组额定COP不低于5.6(达到节能登陆后可见
  • 最低运行负载不高于10%,且在最低运行负登陆后可见
  • 冷水机组基座需安装弹簧减震器,同时需配置相应的降噪减震功能模块,降低冷水机组运行噪音

3

冷机登陆后可见

  • 冷冻水制冷系统应配套建设一套独立的冷机群控系统
  • 冷机登陆后可见、阀门和传感器,并提供有效的监视、控制和管理功能
  • 监控范围登陆后可见(冷却塔、冷却水泵、板式换热器、冷却水补水系统等)、冷登陆后可见(冷冻水泵、蓄冷罐、定压补水装置、末端制冷设备等)
  • 能实现自然冷却模式的自动启停,以及冷水机组、水泵、冷却塔、电动阀门的电气连锁启停
  • 最优化起停,PID控制,时间**,设备台数控制,动态圆形显示,各控制点状态显示,报警及打印,能耗统计,联络及通讯功能
  • 冷水机组、冷却塔、水泵的故障互投功能;系统中冷水机组、冷却塔、水泵,遇到登陆后可见,发出报警信号同时开启备用机组的功能
  • 远程控制功能;可以远程控制(开启及关闭)冷水机组、冷却塔、水泵及电动阀门
  • 自动根据负载需求,按需开启冷水机组,调节冷机运行负载率,自动维持稳定的登陆后可见,自动选择并投入设备,保证冷水机组的最大能效比和冷冻水制冷系统的最小运行负荷
  • 监控冷冻水泵的变频运行,压差旁通阀的调节,冷冻水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压力和流量,保证供水压力的状态下最小负荷运行
  • 监控冷却水泵的变频运行,冷却水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压力和流量,保证供水流量的状态下最小负荷运行
  • 监控冷却塔供回水阀门和冷却风机的启停,登陆后可见塔台数和冷却风机的运行台数,保证冷却塔最大效率的运行
  • 若投标人所投高性能计算机设备采用芯片冷却方式,且建设一套独立的高温冷水系统(供水温度35℃以上),则需再配套建设一套独立的高温水冷源群控系统,监控对象为高温冷水系统主要设备的运行情况和负载率,并能实现主要设备和电动阀门的电气连锁启停,以及主备自动切换

蓄冷罐

  • 蓄冷罐必须为承压设备,承压不小于1.6MPa
  • 蓄冷罐有效总容积不低于240m3,所提供的后备供水时间均不应低于30分钟,且应不小于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停机时间
  • 蓄冷罐内分层安装温度测点,单个蓄冷罐测点数不小于3个,温度测点集成在新大楼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中
  • 蓄冷罐进出水阀门应为电动阀门,可通过冷登陆后可见

冷冻水/冷却水循环泵

  • 水泵登陆后可见(变频启动或软启动),冷冻水泵全部由UPS供电,当冷源系统失电时,采用水泵+蓄冷罐供冷方式,保障登陆后可见,机房内的IT设备仍然可以正常运行
  • 水泵采用变频泵,要求登陆后可见,防护等级不低于IP55
  • 在标准工况和设计工况下,水泵的运行效率不低于75%,水泵流量和扬程参数与冷冻水制冷系统设计相匹配,可通过冷登陆后可见

冷却塔

  • 冷却塔采用超低登陆后可见,噪音指标不高于65dB
  • 冷却塔流量与冷却水泵流量相匹配,并具备流量监测功能,可通过冷机群控系统实现远程启停
  • 工作环境温度-18~45℃。设备和管道尺寸满足楼顶安装空间需求和管道间空间需求
  • 冷却塔和其他室外机组均安装于钢架上(以楼顶突出柱体为基础敷设钢架),并配套安装减震登陆后可见

冷却塔隔声屏障

  • 冷却塔周边安装消声隔音屏障,降低冷却塔噪音对大楼北侧居民住宅和周边办公场所的影响
  • 使居民住宅处和办公场所的噪音值满足相应的国家标准要求

板式换热器

  • 板式换热器安装于地下一层冷冻机房内,与冷水机组相对应冗余配置
  • 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不低于75%,总换热量满足系统设计需求,不低于5登陆后可见0kW
  • 板式换热器运行情况监视集成在冷机群控系统中

冷却塔蓄水池和登陆后可见

  • 冷却塔蓄水池安登陆后可见,蓄水池设计满足相应的国家标准,用于停水期间冷却塔补水需求
  • 冷却塔蓄水池具备水位监测功能,冷却水补水系统具备运行情况实时监测功能,集成在冷机群控系统中

全自动软水设备

  • 全自动软登陆后可见,由软水箱和全自动软水设备组成,用于机房精密空调和行间空调的加湿需求
  • 处理流量不低于5m3/h,出水总硬度不大于0.03mmol/L
  • 全自动软水设备运行监控集成在大楼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中

机房精密空调(其他IT设备用)

  • 单台显冷量不低于120kw,显热比不低于0.8,运行噪音指标不高于70dB
  • 具有加湿功能,送风量不小于3登陆后可见m3/h,送风余压 2登陆后可见Pa,加湿量不小于9kg/h,过滤器过滤等级为G4
  • 空调工况:干球温度23 n;1℃,相对湿度50% n;5%
  • 机房精密空调室内机风机选用EC风机,下送风机组采用 下沉式 设计
  • 对机房精密空调区域冷**进行封闭,提高送风效率,降低送风温度。该区域热**不做封闭要求
  • 机房精密空调具有智能通讯接口,并提供开放的通讯协议,集成在大楼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当中
  • 冷源统一由本项目建设的冷冻水制冷系统提供

6

机房精密空调(UPS设备用)

  • 空调的单台显冷量和配置数量依据具体的UPS系统的具体需求确定
  • 每个供电机房内的冷冻水型机房精密空调采用 N+X 冗余配置(X 1),且总显冷量冗余量不低于设计总显冷量的30%
  • 总设计显冷量满足设备需求
  • 气流组织形式均为 上送风、下回风 ,风机登陆后可见,具备加湿功能
  • 冷源统一由本项目建设的冷冻水制冷系统提供

机房精密空调(高性能计算机用)

  • 对高性能计算机机房环境进行制冷,并维持机房环境的温湿度(干球温度23 n;1℃,相对湿度50% n;5%)
  • 精密空调采用 N+X (X 1)冗余架构
  • 冷源统一由本项目建设的冷冻水制冷系统提供

冷/热**封闭(分项列)

  • 机房精密空调(其他IT设备用),对全部冷**进行封闭,该区域热**不登陆后可见
  • 行间空调(其他IT设备用),对全部热**进行封闭,该区域冷**仅对靠近机房精密空调区域的边界冷**进行封闭(避免冷热**相互影响),该区域其余冷**不做封闭要求
  • 高性能计算登陆后可见,根据设计需要,尽量维持机房内冷热**封闭形式的统一,封闭形式需综合考虑机房环境舒适度、送风温度和制冷效率等因素。若机房内存在冷热**封闭形式不统一,则需在各封闭区域边界处采取额外的气流封闭措施,避免冷热气流相互影响
  • 冷/热**应具备消防联动功能,并兼容集成于大楼机房消防系统中,由机房消防系统统一监控管理

行间空调(其他IT设备用)

  • 行间空调的单台显冷量 22kW(额定工况回风30℃,相对湿度50%,进出水温度12℃/18℃下数值),室内机风机选用EC风机,采用 前送登陆后可见 方式
  • 行间空调尺寸(宽 深):3登陆后可见mm 12登陆后可见mm
  • 行间空调与登陆后可见之间采用金属编制软管或硬管连接,对行间空调区域热**进行封闭,提高制冷效率。该区域冷**仅对靠近机房精密空调区域的边界冷**进行封闭(避免冷热**相互影响),该区域其余冷**不做封闭要求
  • 登陆后可见与行间空调连接方式为行于行之间交叉连接,互为备份,单台登陆后可见故障时,备份登陆后可见和剩余行间空调能保障IT设备正常运行
  • 本次建设的行间空调(其他IT设备用)的运行监控集成在大楼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当中

24

登陆后可见(其他IT设备用)

  • 登陆后可见安装于冷冻水分配间内
  • 登陆后可见采用 N+X (X 1)冗余架构,且总冷量/流量冗余量不低于设计总冷量/流量的30%
  • 登陆后可见应具备总管流量、总管压力、各分管流量、各分管压力、电磁阀等元器件的监测和信号实时采集功能
  • 具有登陆后可见,采用TCP/I登陆后可见
  • 投标人提供相关通讯协议,确保相关设备能够接入到中国气象局登陆后可见现有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中

水系统冷却介质

  • 冷却水循环、冷冻水循环、机房内二次循环的冷却介质由投标方进行登陆后可见

水系统管路和保温(分项列)

  • 冷冻水循环管路自冷源至末端均采用环形管路,无任何单点故障点
  • 冷冻水主管路采用无缝钢管
  • 分支管路采用不锈钢管或铜管
  • 并通过专用软管与末端制冷设备连接
  • 所有冷冻水制冷系统管路均做保温
  • 采用闭孔泡沫橡塑保温材料
  • 管道与支架之间采用与保温层厚度相同的隔热垫块进行隔热处理,保温设计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
  • 水系统管道路由需根据场地现状和设备需求,依照相关登陆后可见,投标人须提供详细的水系统管道路由设计方案

水系统阀门(分项列)

  • 冷冻水制冷系统管路阀门全部采用电动阀门,可通过冷登陆后可见
  • 材质为全不锈钢
  • 所有管道、阀门登陆后可见.6MPa

定压补水装置

  • 定压补水装置应具备水箱水位监控和水箱水位过低报警功能
  • 定压补水装置应能自动补充冷冻水循环中的冷却介质
  • 定压补水装置运行监控集成在冷机群控系统中

压差旁通装置

  • 压差旁通装置应采用电动旁通阀
  • 由投标人在所投方案中进行具体设计

室外管路电伴热和冷却塔电伴热

  • 室外管道和冷却塔做电伴热措施,防止管道冻裂,防止低温工况下冷却塔无法切换开启

高性能计算机用末端制冷设备:登陆后可见

  • 投标人根据高性能计算机的实际需求确定末端制冷设备形式
  • 并提供详细的设计方案和技术指标
  • 总显冷量冗余量不低于设计总显冷量的30%
  • 要求制冷效率高、稳定性高、可维护性高和噪音低。具有智能通讯接口,并提供开放的通登陆后可见
  • 投标人提供具体的监控集成方式和设计方案

高性能计算机用末端制冷设备:登陆后可见

  • 投标人根据高性能计算机的实际需求确定末端制冷设备形式
  • 并提供详细的设计方案和技术指标
  • 采用 N+X (X 1)冗余架构,且总显冷量冗余量不低于设计总显冷量的30%
  • 要求制冷效率高、稳定性高、可维护性高和噪音低。具有智能通讯接口,并提供开放的通讯协议
  • 投标人提供具体的监控集成方式和设计方案

高性能计算机用末端制冷设备:登陆后可见

  • 投标人根登陆后可见
  • 并提供详细的设计方案和技术指标
  • 采用 N+X (X 1)冗余架构,且总显冷量冗余量不低于设计总显冷量的30%
  • 要求制冷效率高、稳定性高、可维护性高和噪音低。具有智能通讯接口,并提供开放的通讯协议
  • 投标人提供具体的监控集成方式和设计方案

高性能计算机用末端制冷设备:登陆后可见

  • 承担高性能计算机用末端制冷设备(行间空调、登陆后可见登陆后可见等)的冷冻水分配功能
  • 登陆后可见安装于冷冻水分配间内
  • 登陆后可见采用 N+X (X 1)冗余架构,且总冷量/流量冗余量不低于设计总冷量/流量的30%,并与设备机柜就近连接
  • 在设计设备布局时同时考虑登陆后可见安装位置
  • 登陆后可见应具备总管流量、总管压力、各分管流量、各分管压力、电磁阀等元器件的监测和信号实时采集功能
  • 具有智能通讯接口,采用TCP/I登陆后可见,投标人提供具体的监控集成方式和设计方案
  • 投标人应提供冷冻水分配表、冷冻水管敷设路由图、冷冻水管管径计算书、设备机柜冷冻水需求计算书

t; t; t; t; t; t;

二、投标人的资格要求:

1、符合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2、招标文件是在登陆后可见申请领取并登记备案的;3、(1) 投标人必须是中华人民**国境内注册的投标系统的生产国产品牌原厂商,不接受集成商或代理商,提供相关证明(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高性能应用用户单位证明); 4、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三、招标文件的发售时间及地点等:

预算金额:登陆后可见

时间:****年03月24日 17:03 至 ****年04月01日 17:登陆后可见(双休日及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中国气象局南区19号楼中国气象局资产管理事务中心(政府采购中心211室)

招标文件售价:¥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

招标文件获取方式:投标人的有关经办人员于 **** 年 3 月 24 日至****年 4 月 1 日 (节假日除外)的上午9:登陆后可见至12:登陆后可见和下午2:登陆后可见至5:登陆后可见,持介绍信、经办人员身份证以及截止至投标日仍有效的投标人法人资格证明文件(如法人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等)、投标人资质证明文件的复印件(加盖投标人公章),至登陆后可见办理招标文件领取手续(①签署应用测试保密协议书,签署人必须具有投标法定代表人的书面授权书;②自带优盘拷贝招标文件电子版;③领取含有测试程序及数据的移动硬盘)。

四、投标截止时间:****年04月14日 09:登陆后可见

五、开标时间:****年04月14日 09:登陆后可见

六、开标地点:

**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中国气象局院内登陆后可见

七、其它补充事宜

八、采购项目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

本项目需落实的节能环保要求、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等相关政府采购政策,详见招标文件。

信息来源:登陆后可见


联系人:李 杨(经理)
电 话:010-51957458
手 机:13683233285
传 真:010-51957412
邮 箱:
1211306049@qq.com
您的权限不能浏览详细内容,非正式会员请联系办理会员入网注册事宜。成为正式会员后方可下载详细的招标公告报名表格等!为保证您能够顺利投标,具体要求及购买标书操作流程按公告详细内容为准,以招标业主的解答为准本。

 
扫一扫快速入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经营资质 | 招聘 | 银行汇款 | 招募 | 服务说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银行汇款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京ICP备12017752号-8
Powered by DESTOON